武陵区:让“冻”土动起来
2021-02-04 15:36:4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常德日报 | 编辑:龚莉雅 | 作者:俞鸿钧 高玲 夏孟琦 罗希 曾楚乔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428

近日,温暖的冬日阳光照耀着武陵区丹洲乡太平村,一列列蔬菜瓜果大棚“镶嵌”在大地上,排列整齐,蔚为壮观。此刻,大棚内娇艳欲滴的草莓正等着游客采摘,郁郁葱葱的蔬菜瓜果幼苗正茁壮生长。

一大早,几位家住附近的村民便来到大棚内采摘草莓。棚内暖意洋洋,香甜的果香扑面而来,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垂挂在青垄之上,点点乳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。7组村民杨凯当天准备采摘两篮草莓,他告诉记者,草莓每斤30元,天晴时采摘甜味更足。11月到次年4月都是草莓的成熟期,成熟期每个大棚每天能采摘约200多公斤草莓。

这些草莓大棚的主人是今年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姚家兴。姚家兴流转了180亩土地,成立了盛丹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,主要发展特色水果和蔬菜种植。草莓、桑葚、火龙果、无花果、八月炸、冰菜等蔬果品种特别,品质好,不愁销路。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、请人务工、分红,带动太平、沙湖2个村137个贫困户增收。务工者每天可获得100至150元收入。

草莓大棚

村民在大棚内采摘草莓

72岁的姚敦礼在姚家兴的带动下干劲十足。当天上午,他骑着单车来到自家黑色的育苗大棚旁。别看姚敦礼年纪大,思想却新。“在书记的带动下搞了一些新品种,新品种才有发展前途。”大棚内育有大分四号蜜桔、园丰脐橙、金秋砂糖桔等市场热销的“网红”瓜果苗,18亩地里的20多万株苗远销广东广西等地,每年能带给他10多万元的净收入。忙的时候,他就请周边的村民帮忙种植嫁接,“人工费每年都要10多万元”。

姚敦礼介绍育苗品种。

走过盛丹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,记者来到耘州农业基地。隔着田垄眺望,10多米远处有不少的人在葡萄园里施工,21组组长姚四春就在其中。

葡萄园里施工忙

姚四春的老婆患有尿毒症,他前段时间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、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住院。出院没几天,他就闲不住了,到基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。“只要我没得病,我就会来搞事。”姚四春一天能拿150元钱的工资,一年也能挣两三万。他和老伴的医疗费能报销90%,加上在合作社和农业基地务工的收入,两人的生活医疗都有了保障。

当记者和耘州农业基地的工人聊天时,基地负责人吴大智走了过来。3年前,他刚来到太平村时,心里完全没底。3年后,谈起基地的发展,他信心满满。“这3年,我们把水电路基础设施都搞好了,还种植了12种特优有机果蔬,主打葡萄、桑葚、大枣、黄桃等,带动丹洲乡、芦荻山乡等周边地区1100多名村民致富。”

吴大智谈起基地的发展信心满满

吴大智的基地里有一个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兼具的宝贝——金丝皇菊,经过种植采摘和生产加工后,基地里的金丝皇菊远销德国。这些金丝皇菊执行欧盟质量标准,无公害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,得到了德国客户的高度认可。

金丝皇菊的种植加工一体化带来了产业兴旺,也带动了当地农旅一体化发展。明年,吴大智计划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路子,收购当地老百姓种植的金丝皇菊,形成自己的品牌,打造观光农业,带动当地民宿和采摘业的发展,把太平村变为农业公园。

走进易春来的小院,一栋二层小楼印入眼帘,屋内地板一尘不染,看得出主人是个勤快人。小院里搭建了一个小型的白色大棚,里面育有苦瓜苗和丝瓜苗。10年前,易春来突患大病,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庭为求医治病急转而下。病情好转后,易春来和妻子依靠政策帮扶,建起6个蔬菜大棚种菜,于2016年脱贫。后来,易春来发现育苗收益更高,又开始大规模培育茄子、辣椒等菜苗。

前段时间,姚家兴找易春来下了2万棵辣椒苗的订单。坐在小院里,姚家兴叮嘱易春来养好身体,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扩大规模。

太平村全村耕地面积近2700亩,真正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来的目前有700多亩,还有近2千亩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,有些种植着传统农作物,有些处于半荒废状态,用姚家兴的话说,“还是冻土”。对于太平村接下来的发展,姚家兴踌躇满志。他想带领村民和更多愿意投入农业产业、有农业情怀的有志之士合作,采取供种苗包技术包回收的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,让村民们没有后顾之忧。“要带领大家致富,就得说服他们转变观念,让2000亩‘冻土’动起来。”

记者手记

他们因理想而笃定

太平村昔日广泛种植柑橘,对土地采取粗放式经营模式,今日聚焦高效生态农业,用特色产业带动乡亲脱贫致富,这一巨大转变靠的是一帮意志坚定的带头人、事无巨细的操劳和百折不挠的决心。

脱贫致富需要一帮意志坚定的带头人。丹洲乡太平村的带头人既有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姚家兴,又有招商引资进来的耘州农业基地负责人吴大智,还有村里一批脑子灵活、愿意改变的村民,以及村外那些有农业情怀、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沉情感的人。

脱贫致富需要事无巨细的操劳。选定种植品种不容易,要从土壤成分、品种质量、市场前景等各方面慎重考虑,一点都不能含糊。育苗也不容易,大棚温度太高了不行,太低了也不行,幼苗淋雨了不行,太阳晒多了也不行。建立农业基地同样不容易,从上至下,既要取得上级政府和老百姓的一致认可,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也是事无巨细。

脱贫致富需要百折不挠的决心。无论是村民、基层干部还是投资者,都需要沉下心来,耐住寂寞放下包袱,用脑用力劳动,用心用情服务,让汗水来见证奋力致富的过程。

姚敦礼、姚四春、易春来等普通村民们,没见过大世面,但即使疾病缠身,也没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。而姚家兴、吴大智这些基层干部和代表,恪尽职守、心怀群众,从未忘记过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的承诺。我们因奉献而感动,他们因理想而笃定。

责编:龚莉雅

来源:常德日报

媒体关注
品武陵
武陵新闻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